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张作霖为何勃然大怒?

作者&投稿:贠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时,张作霖为什么突然勃然大怒呢?~

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以后,张作霖之所以会勃然大怒,就是因为冯玉祥没有和他商量就赶走了溥仪,打乱了他的很多计划,而且还给当时的日本侵略者有了一个可乘之机。

溥仪是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的,张作霖知道以后非常生气,因为他和冯玉祥本来是一个合作的关系,之前溥仪退位的时候曾经和袁世凯签订过一个清室优待条例,就是允许当时的清朝皇室人员继续住在皇宫里,而且每年还要给皇室人员很多钱,供他们的日常生活开支,但是后来冯玉祥控制了北京以后,就公然的撕毁了这份条例,还把溥仪给赶出了皇宫。



本来这次战争获得了胜利,而且还控制了北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就是因为冯玉祥把溥仪给赶出了皇宫。张作霖非常的生气,当时张作霖的势力是比冯玉祥大的,而且战争也是由张作霖做的主导,可是冯玉祥在张作霖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自己把溥仪给赶出去了,事先没有和张作霖商量过,所以张作霖就觉得自己被冯玉祥给利用了。

而且张作霖本身和清朝的皇室关系是比较好的,以前他还经常给溥仪送礼物,而且他想利用溥仪作为皇帝的威严和影响力,他也可以获得很多人心,可是现在他的计划都被冯玉祥给打乱了,而且还给了日本侵略者一个机会,冯玉祥这么做,不仅破坏了张作霖的计划,还给他惹来了麻烦,所以知道以后特别的生气。

辛亥革命后,清皇室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宣布退位。当然,在退位之前,清皇室代表也和袁世凯多次协商,争取了许多优待条件。比如每年要支付400万银元,还有继续住在紫禁城等等。说白了,也就说紫禁城是清皇室的小朝廷,溥仪虽说退了位,身份也是国民,但他在紫禁城里的日子,远比一般国民要滋润得多。

然而,溥仪平静的生活还是受到了军阀混战的影响。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军阀吴佩孚和奉系军阀张作霖,为争夺北京政权,在山海关正打得如火如荼。吴佩孚在百忙之中,抽调北洋军保卫北京城。然而通过贿选成为大总统的曹锟却认为吴佩孚是想监视他,也找借口又把北洋军调离北京城,支援山海关。
此时,早就和吴佩孚不睦的冯玉祥,暗中和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达成日后平分北京政权的约定后,发动倒戈政变,率军直取北京,很快就围困了总统府,并迅速布兵电话局、电报局和火车站,不毫不费力便控制了北京城,并将所在军部改为国民军。冯玉祥不光囚禁了曹锟,还解散了国会及吴佩孚的兵权。张作霖也违反不入关的约定,率奉军攻打吴佩孚。吴佩孚大败,只得退往湖北。冯玉祥在接管北京政府后,立刻实现了第一次革命。

他撕毁了之前袁世凯和清皇室所签的协议,重新修订了一份新的协议,在协议中,他表示紫禁城的财产不能都归溥仪所有,应该公私分明。然后,冯玉祥打着清除封建残余的口号,命令溥仪在两小时内把他的私有财产及用品等,自行打包,搬出紫禁城。正与直系军阀残余兵力打得不可开交的张作霖,听说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气得大骂不止。那么,为何张作霖对这件事这么生气呢?我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张作霖觉得被冯玉祥利用了。张作霖和冯玉祥本来是合作关系,并且张作霖的势力远比冯玉祥的要大,所以张作霖一直轻视冯玉祥,结果冯玉祥驱逐溥仪这么大的事,居然都不和他商量,显然是没把他看在眼里。再说,干活的主要是张作霖,吃现成的却是冯玉祥,所以张作霖不怒才怪。
二、冯玉祥私吞紫禁城财物。冯玉祥只给溥仪两小时打包时间,显然不尽人情,也是担心溥仪把一些值钱货转移,所以冯玉祥派兵把守紫禁城,为的就是把溥仪赶走后,好大捞一笔。

三、打破了张作霖的计划。虽说溥仪已经过了气,但是在八旗中,他还是享有很高的威望,因此东三省那边,不少满蒙贵族都还唯溥仪为尊。张作霖为了能顺利地夺取东北三省,也为了能得到满蒙人心,一直与溥仪交好,多次解溥仪之危,很得溥仪信任。现在他放长线钓大鱼的计划,被冯玉祥搞砸了,他能不急眼吗?四、溥仪被赶后,会给别有用心的人制造机会。溥仪继续住在紫禁城,是和时人认为正统的北洋政权签定的协议,也是国际社会上得到认可的协议。
冯玉祥却单方面撕毁协议,给社会上造成信任危机。特别是日本人已经占领朝鲜,随时都可以攻入东北,如果溥仪被日本人利用,再加上满蒙八旗遗老们的支持,他张作霖在东北会是第一个受害者。事实上,张作霖考虑确实有些道理,最后,溥仪果然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在满洲建立了伪满洲国,做上了傀儡皇帝。当然溥仪此举,给中国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不过,这已是后话了。(参考史料:《中国通史》《我的前半生》)

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时,张作霖发怒是有很多原因的。自己费心讨好的皇帝被赶下台了,而且自己站在皇帝这边,利用皇帝的影响力可以拉拢守旧的清朝的遗老贵族,让自己在满蒙地区更加有威望。

早在溥仪在赶出皇宫紫禁城之前,张作霖就给落魄的皇室汇款,支持溥仪以及他代表的皇家正统身份。虽然宣统已经退位,但是他的余威仍在,他的影响力还是有的,特别是在东北地区的满蒙群体之中,人们仍然信奉这个宣统帝溥仪。

作为东北王的张作霖,他想要称霸东北,更好的在东北树立自己的招牌和威望,那么就有必要去讨好溥仪和皇室,这样东北地区的人们也会承认和认可张作霖。所以张作霖汇款给溥仪,也是对自己争霸东北的一种投资,他看中的是溥仪身后的金字招牌。

而且听到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时,张作霖发怒是另一层原因,并不是真的气冯玉祥赶走了皇帝,而是气自己投资的肥鸭子被人赶跑了。虽然当时张作霖表面上告诉溥仪:“俺要巩卫皇室”,让溥仪傻傻的高兴了很多天,还赏赐了张作霖一口宝刀。但是当溥仪要接见张作霖的时候,张作霖并没有选择去跟他见面。

张作霖知道,自己只是在利用溥仪,而不会真的帮他“巩卫皇室”,不会帮他转变历史潮流。溥仪已经是个傀儡了,他只有点儿余威可以利用。在溥仪结婚的时候,张作霖还打赏了一万大洋的礼物,刷给这个“皇帝扮演者”。张作霖从头到尾都是在看戏,在利用他。



根据历史表明,

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颁布了《退位诏书》。仅仅当了三年小皇帝的溥仪正式退位,清王朝宣告灭亡。但为了妥协南北派势力,民国政府在袁世凯的撮合下,给予了逊清小朝廷一定的优待条件。溥仪一家老小不仅可以依旧住在紫禁城内,而且每年还能享受400万元的专项拨款。溥仪在紫禁城内的奢靡生活,丝毫不逊色于以往的皇帝。但在1924年,养尊处优的溥仪却被人从紫禁城赶了出去。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和张作霖为了争夺北京的控制权,在山海关一带开战。吴佩孚为了万无一失,派北洋军去京城防卫。但通过贿选上来的大总统曹锟,却认为吴佩孚是派人来监视自己。于是他自作主张的将吴佩孚的防卫部队调到了山海关。在这个关头,与吴佩孚有矛盾的另一位直系军阀冯玉祥与张作霖私下达成了合作。二人商议,事成后平分北京政权。

冯玉祥临阵倒戈,连夜带人入了北京,然后将所部改为了国民革命军,并软禁了总统曹锟。之后冯玉祥下令解散国会,解除了吴佩孚的军权。在张作霖的配合下,吴佩孚被打退到湖北,从此一蹶不振。而正当张作霖在前线同吴佩孚的残部进行作战时,后方传来了“溥仪被赶出紫禁城”的消息,张作霖气得破口大骂。那为何张作霖对此事如此愤怒呢?



首先,冯玉祥背叛了两人的契约。在进入北京前,两人商议好共同瓜分北京。可是冯玉祥却趁张作霖战事未了强势赶走溥仪。将溥仪赶出紫禁城这样的大事,冯玉祥不和张作霖商量就干了出来。在张作霖看来,这是不尊重他的表现。而且冯玉祥在赶溥仪出紫禁城时只给了他两个小时的收拾时间,还不允许他携带贵重物品。所以张作霖也怀疑冯玉祥有趁火打劫的嫌疑。

其次,在这场战争中,奉军是作战的主力,而冯玉祥的部队不费一枪一弹就进了北京城。冯玉祥如此着急的抢夺战果,让张作霖有种被人利用的感觉。所以他也会心生不快。
最后,赶走溥仪会给张作霖带来新的政治危机。张作霖虽然明面上是东北王,但东北过去一直是满人的地盘。东北的满清遗老对逊清皇室还很有认同感,如果溥仪被有心人利用,那对他在东北的统治将构成极大的威胁。而事实也正如张作霖所想的那样,日本人就是利用了溥仪的影响力,才在东北建立起了伪满洲国。所以张作霖的政治眼光要比冯玉祥要长远得多。



还记得在东北三省建立的伪满洲帝国吗?那就是日本人的杰作,为了可以早日实现吞灭我国的阴谋,就利用扶植傀儡的方法将溥仪拐到了东三省,然后成为伪满洲国的一个有名无权的傀儡皇帝。使溥仪成为日本人的傀儡来侵蚀中华,是张作霖最不想看到的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张作霖会勃然大怒。

一、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作为亡国的皇帝,号召力还是有的

溥仪虽然是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除了享受没有任何权利,但是生活在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即使他昏晕无能,但是凭借着古代君与臣、君与民的思想,在社会上好事有一定的地位的。既然是列强横行霸道时期,尤其是日本一直觊觎在华的利益,为了可以早日实现我国为日本所统治,真的是绞尽脑汁,其中最为显著的方法就死“扶植傀儡”。刚好溥仪作为皇帝,关于复辟清朝,支持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所以溥仪成为了日本吞噬中华的一颗很好的棋子。

二、虽然自己蛮狠,但是爱国情怀从未消失

鸦片战争之后,我们的国家就成为了砧板的鱼肉,任人宰割。在这亡国之际,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他们为中华之崛起可谓是抛头颅、洒热血、能有今天的辉煌成绩都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张作霖虽是军阀时代不折不扣的坏人,但是他的本性却从未因为国家是亡国之国而向日本投降过,他的爱国情怀还是依旧很强烈,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人要多次杀死张作霖的原因。那么保护溥仪不被日本人所利用,也是张作霖分内的一件事情。

张作霖死后,日本迅速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使东三省彻底沦陷,为了可以有一个很好地理由来管理东三省,此时的溥仪就派上了用场。溥仪成伪满洲国的君主,进一步给了日本人侵华的更好借口,东三省是张作霖的心血,而却因为溥仪彻底成为了他人的统治的工具,这样的局面是张作霖最不想看到的吧!所以这也是他为何勃然大怒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张作霖当时打算利用溥仪的身份来为自己获利。因为当时在这件事情上张作霖发了非常大的火,主要是因为虽然溥仪当时已经退位了,但是他不是没有用。因为那些当时比较守旧的清朝遗老等一些官员依然是比较看重溥仪名号十分尊重溥仪的。所以张作霖这样做主要是两个目的。

要知道在溥仪从紫禁城被赶出来之前,当时就收到了很多数额比较大款项。而这些款项就是张作霖当时给溥仪的,要知道当时张作霖这样做,肯定是有张作霖目的的。因为张作霖在东北的时候地位非常的高,可以说是东北王,虽然当时溥仪已经宣布了退位,但是在东北那些满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依旧是比较大的。所以张作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选择与当时这些满人交好。

张作霖当时第1个目的就是他其实非常重视溥仪的这个名号。虽然溥仪当时已经退位了,但是溥仪并不是没有一点作用的。因为当时东北有不少守旧的人,这些清朝遗留下来的众多大臣,依旧非常看重溥仪听从溥仪的召唤。所以张作霖当时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感到非常的愤怒,其实是为了向这些大臣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时也对这些大臣交好。因为当自己表达出来愤怒的态度的时候,他其实并没有造成实际的损失,不仅如此,当时还能有助于他与那些清朝的大臣搞好关系。

第2个目的是当时溥仪在整个蒙满地区的号召力依旧是比较强的。张作霖当时表示愤怒无疑是当着这些人的面表达出自己对于这个事件的态度,同时他这么做也可以获得当地这些人的好感,有利于它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在东北满族人是非常多的,只有这样张作霖才能更好的控制整个东北地区,让自己的号召力逐渐增大。



因为张作霖想拿溥仪做人质,这样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号令天下了。还有就是冯玉祥抢了紫禁城里的金银财宝。


日本人后来搞到了溥仪,就此成立伪满政府。当初张作霖打的也是这个算盘。就是被冯玉祥就搅黄了。能不发火嘛。



第二次直奉大战,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张作霖为何要向冯玉祥兴师问罪...
除了武力威胁外,政治上张作霖一面让人游说黄郛内阁成员拒绝到任,还大肆攻击黄郛内阁。黄郛内阁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驱逐溥仪出紫禁城。张作霖既然反对黄郛内阁,自然对此事也要骂上两句。所以张作霖发表通电,认为冯玉祥驱逐溥仪一事不妥,有违当初签署的《优待清室条例》,巴拉巴拉一顿骂。除了攻击黄郛内阁...

张作霖晚年作为大元帅,为何向溥仪下跪?
然而在张作霖提出要见溥仪的时候,张作霖的身份是奉系军阀首领,北洋政府的实际控制者,相当于北洋政府的总统。而溥仪只是一个被赶出紫禁城的末代皇帝,他的身边除了一群无兵无权的满清遗老外,根本没有任何军队保护。可以说此时的张作霖已经在地位上完全碾压溥仪,即使张作霖不尊敬溥仪,溥仪也只能忍着。在接...

张作霖知道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为什么会勃然大怒呢?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紫禁城有很多宝贝,如果皇帝继续留在紫禁城,那么这些宝贝还是会在的。有时候可能有些宝贝也会被偷偷变卖,但是不会大批量的消失。现在冯玉祥占领了这个北京,这些宝贝就落入到了冯玉祥的手中,他张作霖就什么便宜也没有占到,所以从他各方面出发,他是不希望冯玉祥把溥仪赶出紫禁城的。张...

晚年张作霖已是大元帅,见到退位的溥仪,为何依然选择下跪?
1924年,溥仪无奈被赶出紫禁城之后,于是便逃亡到了天津的外国租界居住。溥仪在天津居住的这个阶段,张作霖不远万里、千里迢迢地奔赴到此,下跪的故事就从此说起。(2)张作霖为何下跪于溥仪其一:溥仪曾有惠于张作霖 正如我开头所提到的,张作霖能够做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转变,考得不...

张作霖在发现溥仪想要投靠日本人卖国求荣的时候说了什么?
当溥仪成年后,大清王朝已经摇摇欲坠。1924年11月,冯玉祥进军北京,把末代皇帝溥仪从紫禁城赶了出来,此时清朝正式灭亡。被赶出故宫后的溥仪,先是搬进了北府居住,后来又移居到天津租界。当时天津由于租界众多,经济上也比较发达,下野的总理、前清朝的太监之类都居住在这里。当然租界地方各国的特务也特别多...

溥仪为什么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
1924年,吴佩孚与张作霖的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被吴佩孚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的冯玉祥突然率部返回北京,包围了总统府,圈禁了曹锟,并将麾下的部队改编为国民军,冯玉祥修改了清室优待条件,废除了溥仪帝号,并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紫禁城 辛亥革命胜利后,在北洋军阀袁世凯的逼迫下,长达267年的满清...

1925年张作霖见到退位的溥仪,为什么坚持下跪行礼?
1924年,冯玉祥撕烂做为溥仪让位标准的《清朝优待条例》,将溥仪从北京紫禁城赶出去,溥仪这时早已并不是以往哪些也不明白的3岁小孩,他早已尝到权利的味道,勾引上日自己找寻复辟的机遇,1925年2月23日在日自己的维护下密秘前去天津市。张作霖见到溥仪下跪溥仪最穷困潦倒的情况下是张作霖最春风得意的情况...

为何到了晚年的张作霖见到退位的溥仪还是选择下跪?
一、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很多人的观念里,已经根深蒂固,习以为常的有等级观念了,一直到共和国时期,溥仪特赦回到北京,在溥仪的家里,还有很多满清遗老和前清官员以及旗人给溥仪行跪拜大礼,到了溥仪跟前就下跪口称皇上。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以后,跑到天津,住在了昔日湖北提督...

溥仪为什么被赶出紫禁城
1922年12月,溥仪结婚时,民国的大批军警为其放哨布岗,恭敬护卫。有头脸的军阀,如黎元洪、张作霖、吴佩孚等都赠送了厚礼。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在去前线的途中突然回师北京,发动北京政变。他取得北京政权后,就决心驱逐溥仪出宫。在征得摄政内阁的同意后...

冯玉祥把溥仪赶出故宫是对还是错?
但这只是普通人的看法,真正在那些大人物的眼中情况恐怕不是这样,因为很多人甚至认为这可能坏了大事。 因为溥仪如果继续待在紫禁城中,就等于由全国人民看着他们,至少不会为国外势力所利用。而溥仪被赶出宫之后,先是到了天津,后来又被居心叵测的日本人接到了东北去。众所周知,日本关东军在193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