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年号都是怎么取的
1、新的年号多由皇帝自己命名。过去用于纪年的年号,往往也是重大历史变革的标志。自汉武帝首次使用年号之后,历代帝王无不以年号彰显其受命于天的使命,宣示其治国理念,寄托国泰民安、江山永固等愿望。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年号共有八百多个。经研究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年号都与《周易》有关。
按历史惯例,每逢新君登基或统治期间遇到祥瑞灾异、政局变化等都要改元,即启用新的年号。因事关重大,新的年号多由皇帝按自己的意思命名,或由大臣们先拟出几个名号,再由皇帝钦定。如北宋熙宁末年,因王安石罢相,宋神宗决定从幕后走到前台,亲自出马主持变法。于是下余指颤令改元,命近臣先草拟名号。近臣草拟了三个名号呈上去,分别叫平成、美成、丰亨,结果宋神宗均不满意。他批复:成字负戈,美成者,犬羊负戈。亨字为子不成,不若去亨而加元。最终把新年号定为元丰。
2、宋神宗选年号元丰 希冀变法成功。宋神宗的批复,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愿望。就是既想成就富国强兵大业,又不想与他国发生战争(认为成字负戈,有战争之象);既想国运亨通又不敢用亨字(担心子不成,不利后代)。而元丰二字则寄托了他想通过变法取得丰硕成果的愿望,这两个字除了文字本身的含义外,还含有《周易》的理念。
《周易》第一卦为乾卦,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第一个字就是元。《周易》的元字,既有大与始的含意,又代表善之长,还象征三阳开泰、万象更新的春天。孔子认为,元是乾卦四德(即元亨利贞)之首,是万物生成的根元。如以人事比拟,元就是仁人君子。丰则是《周易》第55卦的卦名,这一卦由八经卦的离卦和震卦组成,离卦在下,震卦在上。卦辞说: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彖传解释说: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意思是,丰就是大,下卦是明,上卦是动,光明而充满活力,所以丰盛。王者应效法此卦,行事崇尚盛大,像太阳一样普照天逗做下。当时宋神宗对变法能否成功心存忧虑,丰卦的卦辞和彖传说勿忧,在某种程度上解除了他的忧虑。明以动、宜日中的圣人之言对他实施元丰改制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3、汉代皇帝对《周易》的元字情有独钟。元丰这个年号,只是宋代与《周易》有关的年号其中的一个,其他的还有乾德、乾兴、大观、乾道、嘉泰等等。事实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即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所用的建元,就刻上了《周易》的烙印。而且在汉武帝用过的11个年号中,有7个带元字,可见他对这个代表万物之始的字情有独钟,反映了汉武帝对改造世界的强烈愿望。
此后,汉昭帝以始元、元凤、元平为年号;汉宣帝用过元康;汉元帝用过初元;汉成帝用过元延。东汉时期还出现了元和、永元、元兴、元初、元嘉等年号。到了西晋,第一个皇帝司马炎在定年号时又想到了《周易》,他即位后定年号为泰始,希望自己能够开启一个天地交泰的新时代。十年后,他又在《周易》里找到了另一个年号——咸宁。这个年号出自乾卦彖传一句话: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意思是《周易》以象征天的乾卦为首,如果王者能践行天道,就可使天下万国都得到安宁。
4、唐太宗贞观年号意为以正道治理国家。值得注意的是,《周易》乾卦的彖传虽然只有区区57个字,就有大元(出自大哉乾元)和大明(出自大明终始)成为元朝和明朝的国号。此外,乾元、大明、乾道、保合、太和、利贞、咸宁等七个词汇曾分别被用作年号。如三国魏明帝曹睿、东晋海西公司马奕、十六国后赵石勒、北朝孝文帝元宏用过太和,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用过大明,南宋孝宗赵昚用过乾道,大竖败理皇帝段智兴用过利贞等。
隋唐时期,君临天下的帝王更加偏爱以《周易》来命名年号。如隋炀帝取年号为大业,语出《周易》系辞上传: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这个年号,本义是王者应以仁爱之心使其恩泽普施于天下万物,方能称之为盛德大业。而隋炀帝好大喜功,滥用民力,三征高句丽,使人民疲于奔命,造成天下大乱,最终不仅没有成就大业,还导致了隋朝的覆亡。这是典型的名不副实,只会用《周易》的词语装饰门面,而不是真正践行《周易》的理念。
正是因为吸取了隋炀帝的教训,唐太宗从《周易》中取年号时十分注重其内涵。他在位期间只用了一个年号,这个年号就是人们所熟知的贞观。贞观一词,出自《周易》系辞下传: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这里的贞,其含义是正,天地之道,贞正守一,无私覆无私载,才能成其大观。人事的吉凶,治道的盛衰,也决定于能否履行正道。贞观这一年号的内涵,就是要以正道治理国家。而唐太宗为政,确实没有违背这个宗旨,最终实现了贞观之治。
5、明清两代一帝一号 源自《周易》的不少。唐代取自《周易》的年号,还有唐高宗李治用过的咸亨,语出坤卦彖传: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唐睿宗李旦用过的文明,语出乾卦文言传: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公元712开始用的太极,语出《周易》系辞上传: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唐玄宗用过的先天,语出乾卦文言传:夫大人者……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另外,唐肃宗李亨用过的乾元,唐代宗李豫用过的永泰,唐德宗李适用过的贞元,唐顺宗用过的永贞,唐文宗李昂用过的太和、开成,唐宣宗李忱用过的大中,唐懿宗李漼用过的咸通,唐昭宗李晔用过的乾宁、天祐等,均出自《周易》。可以说,唐代几乎每任帝王的年号都与《周易》有关。明清两代帝王基本上都是一帝一号。明代与《周易》有关的年号有景泰和泰昌。清代的年号则多出自《周易》,如努尔哈赤的年号天命,出自无妄卦彖传:大亨以正,天之命也。皇太极年号崇德,出自随卦象传:雷出地奋,先王以作乐崇德。还有乾隆、嘉庆、道光等,均出自《周易》。
古代的“年号”都是依据什么来设立的?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主要是皇帝登基时设立的。一个皇帝一般有一个年号。也有多个年号的。比如汉武帝了唐玄宗了。就有多个年号。依据的话,主要是看皇帝的意见,喜欢什么词用什么词做年号,也有让手下文官参谋的,很多出自经典书目里的词语,比如贞观的贞出自易经,洪武等等天宝…...
古代皇帝年号怎么定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始创年号元狩,并追建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或者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新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由大臣一起商议,确定一个新的年号。
每个皇帝的年号是怎样定出来的
有些年号是根据两个前代年号合并而成,如贞元取自贞观开元,隆兴取自建隆绍兴,淳熙取自淳化雍熙,绍熙取自绍兴淳熙,庆元取法庆历元佑、开禧取自开宝天禧等1。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的做法,而改用民国纪年。虽然在袁世凯称帝时使用过“洪宪”的年号,而爱新觉罗溥仪在担任满洲国执政和皇帝时...
年号怎么取
年号的取法通常遵循一定的规则和传统,同时结合时代的特点和统治者的意愿。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取年号的详细 首先,年号往往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统治者的愿景。在中国古代,皇帝即位后通常会选择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年号,以昭示其治国理念和期望。例如,清朝的“康熙”年号,寓意着和平与繁荣,...
年号怎么取
取年号这事儿,其实挺有讲究的。在中国古代,皇帝们可是会为了找个好年号而绞尽脑汁呢!虽然现在已经没有皇帝了,但如果你是在创作历史小说、游戏或者需要为某个虚构的国家或组织起个年号,下面这些方法或许能帮到你。反映时代特点:年号可以体现出一个时代的风貌和统治者的愿景。比如,你可以选择一些...
古代年号怎么定? 比如当代皇帝为长熙帝,第一年的年号就是长熙元年XX...
年号——新的国君继位时一般需要重新使用新年号,但前一代皇帝逝世的那一年不可改元,在第二年的时候才可以改元。还有,先分清年号庙号谥号,庙号谥号都是死了以后才给的...我们现在说的汉高祖,唐太宗这些都是庙号,一般庙号都是以祖、宗为结尾的 然后就是谥号,汉武帝,晋惠帝这种是谥号 年号是皇...
古代年份的叫法(自编的好听的年号)
2. 黄帝纪年法:根据黄帝历和天干地支以及帝王世系表推算的华夏人文初祖黄帝即位以及创制历法的时间开始纪年。3.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二、年份的雅称 1. 年:唐虞时称载,取万物终而更始。2. 岁:原本是星名,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
清朝十二帝的年号是怎么取的?分别有什么含义呢?
在古代每位君王都有属于自己的年号,年号是由汉武帝创建起来。之所以起名为年号是因为创建的那一年就是建军元年。后来就形成了一种规章制度。清朝的12位皇帝,在位时期都是用了年号那么,他们的年号有什么意义呢?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清太祖。清太祖的第一个年号为:天命。天命:清朝元年的1616年—...
本人想写一部古代小说,但是不知道怎样取年号。求答案:麻烦各位学识丰富...
4. 另外,也可以根据皇帝的个性特点和治国理念来定。比如,清朝的乾隆皇帝以“乾隆”为年号,寓意着他希望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综合以上几点,如果你要写一部古代小说,可以为你的皇帝角色选择一个适合的年号,如“瑾宁”。这个年号寓意着皇帝希望国家安宁,人民安居乐业,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繁荣...
汉代年号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 比如说元朔、元狩 它们的来历有什么根据...
而汉武帝一生用过的年号,基本上都有事件发生才取的年号的,基本罗列如下:建元(前140-前135)(年号的开始,始创建,曰建元)元光(前134 -前129)(彗星经过,长星见曰元光)元朔(前128-前123)(纪念卫青打击朔方匈奴祭祀祖先的龙城)元狩(前122-前117) (郊得一角兽,祥瑞之物,曰元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