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婚年龄不断提升,需普及“恋爱教育”
初婚年龄不断提升,需普及“恋爱教育”
初婚年龄不断提升,需普及“恋爱教育”,真正的“恋爱教育”不是教年轻人怎么谈恋爱,而是教育或者帮助年轻人学会处理情感,处理情绪,初婚年龄不断提升,需普及“恋爱教育”。
初婚年龄不断提升,需普及“恋爱教育”1
据安徽省民政厅消息,2021年安徽省结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3.31岁,初婚平均年龄分别为男31.89岁,女30.73岁。“2008年以后,安徽初婚年龄逐渐上升,从一开始的26岁左右到现在已突破30岁。”(3月13日 《新安晚报》)
初婚年龄破30,打破心理壁垒是第一步。年轻人晚婚晚育受诸多因素影响: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生活成本的增大以及年轻人对婚姻品质要求的提升……而很多时候,年轻人心理层面的压力来源于“不会爱”——不懂如何处理亲密关系,因感情造成的极端事件也偶有发生。因此,普及“恋爱教育”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从小学到大学各个阶段,基本上还没有将恋爱教育、家庭经营这类课程正式纳入教育体系。而相关培训机构的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多数青年是在懵懂状态下进入爱河、步入婚姻,这就好比“无证上岗”。
20年8月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积极探索开展婚前辅导,帮助当事人做好进入婚姻状态的准备,学会管理婚姻。21年5月发布的《“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也明确要求加强婚前指导、婚前保健。但与其结婚之前着急“补课”,不如恋爱阶段就开始教育。爱是婚姻的基础,年轻人只有明白爱的意义,才能更尊重婚姻。
“恋爱教育”是系统性工程,绝不能局限于课堂。去年,宁夏大学、武汉大学等高等院校开设的爱情心理学、婚姻经济学等相关的选修科目引发了广泛关注。但真正意义的恋爱教育还应包括更多心理学层面的内容,帮助年轻人了解爱情与婚姻的意义与内涵,提高经营感情生活的能力。
民政部门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联合教育部门等探索开发恋爱教育课程,搭建恋爱及婚姻教育课程体系。高等院校将“恋爱教育”作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补充未尝不可,但各地政府也应主导建立完备的婚姻家庭辅导咨询机构,实现“恋爱教育”的全覆盖。
另外,目前国内一些城市也已配备恋爱教育等市场服务,专业科学的咨询与指导可以为解决个人情感问题及生殖保健问题提供帮助。公益广告及主流媒体的也应为“恋爱教育”塑造开放、畅通的舆论场。
专业的“恋爱教育”更需要专业人才。对于高等院校,思想开放且有阅历、有知识的心理学、社会学专家是不二之选,取得年轻人的认同是开展教育的第一步。对于社会“恋爱教育”来说,宁德市采取的“社工+志愿者”的婚姻家庭辅导中心模式可供借鉴,既充分利用资源,也让“恋爱教育”专业更接地气。
其实,真正的“恋爱教育”不是教年轻人怎么谈恋爱,而是教育或者帮助年轻人学会处理情感,处理情绪,处理跟他人的差异,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这应是每个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恋爱教育,可以有,也应该有,这不仅是爱情与婚姻的命题,也是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之一。
初婚年龄不断提升,需普及“恋爱教育”2
长三角地区多地近期发布2021年婚姻登记大数据。据安徽省民政厅消息,2021年安徽省结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3.31岁,初婚平均年龄分别为男31.89岁,女30.73岁。
初婚年龄推迟,一直是近年受到关注的社会话题。早在2018年,根据江苏省民政厅的数据,2017年,江苏人平均初婚年龄为34.2岁,其中女性34.3岁,男性34.1岁。而2012年,江苏人平均初婚年龄为29.6岁,2015年为32.4岁。也就是说,差不多在十年前,江苏的平均初婚年龄就到了30岁。
30岁是一个大关,在过去无疑让人倍感焦虑,但这个新闻一出,让很多大男大女的心情略感放松。不得不说,这样一个局面的形成,是由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结婚对象的机会成本比较、教育程度的提高、结婚成本的增加和同居现象的普遍化影响下,我国城乡居民平均初婚年龄就呈现出今时今日不断推迟的`趋势。
婚恋是个人行为,但它确实反映了一些社会问题,诸如错失生育年龄对生育水平下降趋势的强化、高龄女性生育风险增加等,并将对社会发展带来进一步的挑战。对此,公共政策要有所作为,进一步推进婚育支持性政策的出台,鼓励和提倡适龄婚育;同时做好托底保障,满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基本住房等需求,保障孕产妇群体的特殊权益及母婴安全,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
初婚年龄不断提升,需普及“恋爱教育”3
日前,湖北省襄阳市民政局公布,2021年该市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35.23岁,女性为33.96岁,与2016年的29.41和27.27岁相比,5年里推迟了近5岁。
近些年,襄阳结婚登记数量也从2014年的55506对,2016年的46783对,逐年下降到2021年的28300多对。
数据一出,一片哗然。
这个位于汉江中游,目标直指“万亿工业强市”的襄阳,到底怎么了?
低迷的生育率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作为国家确定的中部地区重点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近些年,襄阳在经济上取得了较大发展。2021年,襄阳经济总量达到5309亿元,跻身5000亿元俱乐部,连续5年稳居湖北省第二位。
作为一座普通地级市,这样的成就并不差,但或许是因为有武汉珠玉在前,襄阳的存在感一直不强。
襄阳有何特殊之处,高居目前各地已公布的平均初婚年龄榜“榜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石智雷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提到,襄阳的问题不应局限于襄阳,而是要跳出狭隘的地域限制,从宏观看其所处的大环境。
《中国婚姻报告2021》曾对中国婚姻现状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出生率下滑和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这两大问题,从而长期影响适婚年龄人数,导致婚姻市场匹配困难,从而推迟了初婚平均年龄。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来看,80后、90后、00后人口分别为2.19亿、1.88亿、1.47亿,90后比80后少约3100万,00后比90后少4100万。
当前结婚年龄主力25-29岁(90后)人口大幅下滑,对结婚对数产生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男女比例自计划生育后严重失衡。1982年出生人口性别比(男性:女性,女性=100)为107.6,1990年超过110,2000年接近118,之后长期超过120。相关数据显示,00后男女性别比达119,男性比女性多近1300万;90后男女性别比达110,男性比女性多近900万。
从目前各地已公布的婚姻数据来看,2021年江苏全省男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分别为28、26.52岁,与前一年相比,男性平均初婚年龄略有推迟,女性的略有提前;杭州分别为28.5、27.1岁,与去年相比分别晚了0.2、0.3岁;温州为29.1、26.7岁,男性比上一年推迟了0.4岁,女性则晚了0.3岁……
新生代婚恋平台MarryU创始人黄镇认为,除了以上种种原因,中国晚婚现象的产生,还和当下独特的大环境有关。
“独生子女是特殊政策下诞生的特殊一代,在生长过程中又碰上了改革开放,其父母通常带有浓厚物质短缺烙印,他们除了对精神层面有自己标准,对物质生活也会有一定要求。”
黄镇认为,这代人对婚恋需求更加多元复杂,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迹,再加上当下适龄男女婚恋观念的转变以及高昂生育成本带来的现实压力,导致当代适婚男女生育意愿降低,进而对婚姻的需求随之降低。
全国平均初婚年龄增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五、婚姻和幸福没有必然的联系。在日剧《不能结婚的男人》里饰演主角的阿宽说过一句话:“结婚与否,和人生的第二阶段是否幸福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也代表了现代很多年轻人的想法,特别是女生,不会认为只有通过结婚才能获得幸福。解决以上这些情况,就能解决初婚年龄增高的问题。我...
浙江人初婚年龄十年间增加0.56岁,大龄未婚比重大幅提高,这说明啥?
根据相关专家解释,其实这些数据代表的意思就在于现在年轻人所接受到的平均教育时间有所延长,其实就是青年人群受到的经济条件的制约对结婚的成本更加关注,很多年轻人到该结婚的年龄没有办法结婚,就是因为所面对的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过于巨大导致这些年轻人想要结婚,却只能够埋在心底,还有就是接受教育程度...
湖北省襄阳市男性初婚年龄是35岁,什么原因导致的?
与此同时,结婚登记数量也呈现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讨论,许多人感到惊讶,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晚婚似乎仍在可接受范围内。然而,襄阳的平均初婚年龄已悄然升至35岁,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首先,这是中国婚姻市场内卷化的反映。男女比例失衡、农村地区彩礼现象、女性对婚姻生活掌控度的提高等因素共同...
平均初婚年龄28.67岁,中国人为啥结婚越来越晚?
5. 教育水平的提高导致年轻人开始职业生涯的时间推迟,经济基础的建立需要更长时间。6. 高学历人群,如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后的年龄更大,因此他们考虑婚姻的时间也相应延后。7. 部分年轻人由于经济能力不足,难以找到合适的伴侣,这也是晚婚现象的一个原因。8. 尽管结婚年龄不断上升,但重要的是追求...
如何看待中国人2020年平均初婚年龄28.67岁?
3、生活的压力变大 近几年来,我国整体经济水平虽说在不断提高,但是我们的消费水平也在提高啊,物价也很高,与婚姻有直接关系的物品——房子、车子,也让许多年轻人谈“房”色变,这些东西给年轻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致使一再推迟结婚的年纪,这是一种现象,不是说年轻人想不想结婚,而是说年轻人...
初婚年龄创新高!5成有危险情人困扰求助
尤其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新郎为31.8岁,新娘为29.2岁,分别较98年增加0.2岁及0.3岁,初婚年龄再创新高。根据行政院卫生署国民健康局的「国人对婚姻与生育态度」电话调查发现,台湾20岁至39岁的未婚民众,结婚意愿近两年明显下降,想结婚的比率由61.5%降至58.2%;不想结婚的比率则由16%,提升...
去年结婚人数25至29岁最多
35~39岁人群占比从2010年的6.6%,上升至2022年的9.14%。2022年,40岁以上人群占结婚人口比重为17.7%,虽然比2021年有所降低,但仍比2010年提升了4.8个百分点。从2010年以来历年结婚人口年龄结构来看,我国结婚年龄尤其是初婚年龄大幅推迟。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我国的平均初婚...
探讨一下大城市的结婚平均年龄是多少
以北京为例,随着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提升以及人们观念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业和事业中,导致初婚年龄推迟。上海情况也类似,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人们在选择结婚对象和结婚时机上更加谨慎,使得结婚平均年龄不断提高。广州和深圳作为充满活力的城市,年轻人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众多...
中国各省初婚年龄
中国各省初婚年龄:1. 在中国大陆,法定结婚年龄规定,男性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2. 中国港台地区的法定结婚年龄为,男性不得早于18岁,女性不得早于16岁。结婚的流程:1. 要求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需持相关证件,共同前往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区、县级市民政局的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2...
男性如何保护生育力
当前,初婚年龄不断推迟、未婚未育女性人工流产率居于高位是抑制生育水平、导致总体生育力下降的重要因素。在婚内生育仍为主流的中国社会背景下,晚婚即会导致晚育,结婚的不断推迟会导致初次生育时间的不断延后,客观上降低再生育行为的发生概率。与之相对的是居高不下的人工流产数。临床证明,多次人工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