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赏析
姜夔此词以“正月十一日”这一元宵节前的特殊时间节点切入,既呼应了南宋临安“试灯”习俗的节庆氛围,又为后文情感的跌宕埋下伏笔。上阕“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一句,以声衬景,通过骏马嘶鸣的听觉描写,侧面烘托出试灯日游人如织、车马喧阗的盛况。而“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则笔锋陡转,以自嘲口吻刻画词人孤身携女观灯的形象,与贵族前呼后拥的排场形成强烈对比,隐现落魄文人的清冷心境。
词中意象的选取极具匠心。如“花满市,月侵衣”以繁花与冷月并置,既渲染了灯火如昼的视觉冲击,又暗喻时光流逝的苍凉。下阕“少年情事老来悲”更将时间跨度拉长,将眼前的热闹与青春记忆中的欢愉交织,形成时空错位的怅惘。姜夔善用“以乐景写哀”的手法,明写“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的闲适画面,实则通过“春寒”暗喻身世之寒,以游人缓归反衬自身无处归依的漂泊感。
从艺术手法观之,此词体现了姜夔“清空”词风的典型特征。全篇未用典故堆砌,而是以白描手法勾勒市井风情,如“笼纱”“乘肩小女”等细节生动传神,赋予市俗场景以文人雅趣。结句“芙蓉影暗三更后,卧听邻娃笑语归”更以静制动,在灯火阑珊后的寂静中,邻家少女的笑语声愈发凸显词人的孤寂,这种以声音收束画面的处理,营造出余韵悠长的意境。
值得注意的是,此词创作于姜夔晚年寄居杭州时期,其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都城临安的繁华背后暗涌着时代危机。词中“沙河塘”作为南宋御街所在,其“春寒浅”的描写既是对气候的实录,亦可视为对时局的隐喻。姜夔将个人身世之感与家国之思熔铸于节令题材,使这首观灯词超越了单纯的景物描摹,升华为对人生际遇与历史兴衰的深刻观照。
全词在章法结构上亦见巧思,上阕铺陈热闹场景,下阕转入深沉慨叹,形成情感的张弛对比。语言清丽而不失骨力,如“笼纱未出马先嘶”的劲健与“少年情事老来悲”的沉郁相辅相成,展现了姜夔词“清气盘空,如野云孤飞”的艺术境界。这种在节庆欢愉中渗透生命沉思的创作方式,使得《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成为宋代节令词中别具深意的佳作。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译文 | 注释 | 赏析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宋代] 姜夔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译文及注释 译文 街道上的风光,在纵情赏灯的时候,豪贵家的纱灯笼还未出门,门外的马儿已在嘶吼。我这白发...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赏析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是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节令词,通过描绘元宵节前夕观灯的热闹场景,抒发了词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对人生飘零的感慨。全词以细腻的笔触勾勒节日盛景,却在欢愉中暗藏孤寂,体现了姜夔词“清空峭拔”的独特风格。姜夔此词以“正月十一日”这一元宵节前的特殊时间节点切入,既呼应...
鹧鸪天,元夕不出诗歌赏析
赏析:这首词之前写了一首《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十五才是灯节,但十一日那些灯就都挂出来了。十一日,他出去了,真正到了灯节那一天,他反而没有出去。“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现在正是应该去看灯的时候,可我害怕春天的寒冷,反而关起门来,不肯出去了。如果他真的怕冷,那...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中开头两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描述一幅临安元宵节前预赏花灯盛况的画面。这一天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士庶熙熙攘攘,纵情游赏。1、原文 鹧鸪天 正月十一日观灯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2、简析 这首词作于公元1197年(...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的介绍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是著名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没有着力描写灯市的繁华热闹,只是概括地描写了两种观灯人截然不同的境况,借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并隐含着对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满和忧时悲世的情感。以冷笔写热情,以乐景衬哀情,是此词的基本特色。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的注释译文
⑴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也是曲牌名。⑵正月十一日观灯:据周密《武林旧事》载,临安元夕节前常有试灯预赏之事。⑶巷(xiàng)陌:街道的通称。⑷纵(zòng)赏:尽情观赏。⑸笼纱:灯笼,又称纱笼。⑹白头居士:作者自指。⑺呵(hē)殿:前呵后殿,指身边随从。⑻乘肩...
鹧鸪天 正月十一日观灯 词的上阕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_百度知 ...
但也有色彩暗含其中,引起读者的多种的联想.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居处的环境,意在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所以在第二句中就直接点明住在这里与尘事毫不相关,可以一尘不染,安心地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也正是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户庭尘染,虚室有余闲”的体现 ...
正月十一日观灯风俗出处 祭奉紫姑来年丰收
正月十一是一个观灯的节日,起源于《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这首诗。虽然诗中没有详细描写灯市的繁华热闹,但通过对两种观灯人截然不同的境况的概括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满和忧时悲世的情感。词中以冷笔写热情,以乐景衬哀情,是其基本特色。此时,花灯满街满市,月光映照衣裘。少年...
少年情事老来悲(姜夔的三首元夕词赏析)
这三首《鹧鸪天》词是姜夔四十多岁时寄居临安时所作。第一首是“正月十一观灯”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山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这是一首闹中取静的词。观花灯本应是欢乐的事。但眼前的马嘶人闹的景象却勾起...
《鹧鸪天》诗词鉴赏
⑴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也是曲牌名。 ⑵正月十一日观灯:据周密《武林旧事》载,临安元夕节前常有试灯预赏之事。 ⑶巷(xiàng)陌:街道的通称。 ⑷纵(zòng)赏:尽情观赏。 ⑸笼纱:灯笼,又称纱笼。 ⑹白头居士:作者自指。 ⑺呵(hē)殿:前呵后殿,指身边随从。 ⑻乘肩小女:坐在肩膀上...